| 网站首页 | 泰安概况 | 泰安新闻 | 泰山旅游 | 泰安商会 | 招商引资 | 泰商风采 | 北京信息 | 人才劳务 | 办事处简介 | 
 首页 >> 泰山旅游  站内检索  
 
美丽泰山青未了——话说泰山的生态文明建设
 
 
2012-11-23    信息来源:中华泰山网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就泰山而言,自古就有着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且不说“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在泰山的广泛应用,仅就清代泰山普照寺“师弟松”的栽植及理修和尚在松下所吟咏的偈语就足以说明泰山人是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了:“僧栽松,松荫僧,你我相度如同生;松也僧,僧也松,依佛门,论弟兄。”泰山的生态文明建设表现在诸多方面,本文仅从“绿化”这一个侧面略作简述。

    据专家考证,早在今日之泰山基本轮廓形成的新生代早、中期,泰山上曾经覆盖着一层蕨类植物,到了距今约3000万年左右的新生代后期,则形成了由冬季落叶阔叶树种组成的森林群落。当时泰山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很适宜松柏的生长,孔子编订的《诗经》赞扬“徂徕之松”,《禹贡》讲“海岱惟青州”,“岱”就是泰山,而“青州之木为松”。以致于晋·张华在其《博物志》中说,“泰山多松亦多石耳”。

 

  泰山的森林植被,受到人类的关爱与呵护,至少已有五千年的历史。进入阶级社会,随着泰山地位的提高,历代帝王和官府都把泰山树木看作是神山的“毛发”,呵护有加,先秦时就设立官方机构保护管理泰山。秦始皇登封泰山,下令“勿伐草木”,更因登封中途遇雨避于树下,此树有功而被封为“五大夫”爵位,这就是泰山著名景点之一的“五大夫松”。在可以查到的文字史籍记载中,首开泰山植树先河是汉武帝刘彻,他一生8次登封泰山,植柏树千株,郦道元《水经注》引《从征记》云:“泰山庙中,柏树夹两阶,大十二围,盖汉武帝所植也。”今岱庙仍存活有6株。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725)封禅泰山,“近山三十里,禁其樵采”。宋真宗也曾“诏泰山四面七里禁樵采,给近山二十户以奉神祠,社首、徂徕山并禁采”。登山路中有树当道者亦令勿伐。金大定六年(1166),金世宗诏令:“推恩天下山泽以赐贫民,任其樵者薪之,匠者材焉。唯灵岩同五岳留护灵脉,不在赐例。采伐者仍治以罪。”皇帝以诏令的形式,在推恩天下的情况下,留护灵岩及五岳灵脉,否则“采伐者仍以治罪”,可见对泰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最高统治者的“榜样”作用,无疑影响到各级官府、官吏。金章宗时,山东民众聚义造反,按察司为彻底剿灭义军余部,拟发兵数万,伐尽泰山林木,使“盗贼无所隐”,而山东路统军使承晖(福兴)则上疏金帝,谏伐泰山树木。元至元二十五年(1292)九月,因游人常在王母池之畔梳洗,污染溪水,泰安州官吏下令禁止,并将此禁约刻于王母池东崖石壁,以警世人。清康熙八年至十七年(1669—1678)山东布政使司施天裔修缮岱庙时植树646株,树种亦多样,康熙十七年刻勒的《重修岱庙履历记事》碑记述甚详:“(岱庙)午门内栽大松八十五株,杨树四十株,槐树二十二株,白果树二株。仁安门前栽柏树五十三株,槐树十二株。大殿左右丹墀,栽柏树五十五株,松树四株,白果树二株,杨树五株,槐树九株。后寝宫栽柏树三十一株,杨树十八株,白果树二株,槐树二株。寝宫后栽树三百株。”另外,清朝嘉庆年间山东按察使康基田及泰安知府等16位官吏,于嘉庆元年至三年连续在泰山植树,计植柏树22000余株,当年所勒的《泰山种柏道里记碑》至今尚存于红门宫下盘路西侧。

  这里最值得称赞的是党和人民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泰山生态的保护及恢复,早在1948年3月,泰山专署就颁布了《关于森林树株保护的布告》,要求爱护现有树株,奖励封山造林;同年9月建立泰历林场(后改为泰山林场)。1949年9月鲁中南泰山专员公署又发布《布告》,强调“为保护[泰山]残存的名胜古迹,如唐槐、汉柏、李斯篆、金刚经、古庙铜像等,除本署成立泰山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外,尚望大家负责切实保护”,“今后倘有人故意损毁破坏,一经察觉或被告发,定予严惩不贷”!特别是上个世纪50年代,泰山林场工人风餐露宿,披星戴月,开展了泰山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历时近十年,使得泰山重披绿装。改革开放以来,泰山又迎来了新的春天,泰山生态保护等被列入生命线工程来抓,泰山先后荣获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首例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国家森林公园、全国国营林100佳单位、全国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诚可谓“美丽泰山青未了”。

   二  泰山自古有神山之誉,宫观寺庙甚多,广大僧、道及信众无不重视其绿化与美化,如果您有暇到泰山的宫观寺庙游览,可见处处古木苍劲,老树新花,郭沫若游泰山普照寺时曾挥笔题书《咏普照寺六朝松》:“六朝遗植尚幢幢,一品大夫应属公,吐出虬龙思后土,招来鸾凤诉苍穹。四山有石泉声绝,万里无云日照融。化作甘霖均九州,千秋长愿颂东风。”曾任山东省委书记的舒同亦曾赋诗道:“老盖走虬龙,悠然气自雄。无心争一品,还我六朝松。”至于碑碣文献记载,更是不胜枚举。泰山东北麓有玉泉寺,又名谷山寺,游人至此无不津津乐于道寺内的两株古银杏和一亩松,而据金代大学士党怀英撰写的《谷山寺记》碑文记载,早在金天眷年间(1138—1140),寺僧不但种植松柏等常青树,还种植一些具有经济、食用价值的栗子树:“自是涧隈山胁,稍可种艺,植栗树千株,迨今充岁用焉。”“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游也”的泰山灵岩寺,早在唐代就被誉为“域中四绝”之一,历代经营不衰,植树不断,元大德十年(1306)《灵岩平公管公勤迹之铭》云:“更栽梨、柿诸杂果树五百余株。绕寺诸处及梨峪种竹,垒石墙遮护看守。”对此碑中有诗、铭赞之。诗云:“管公多年苦用心,栽培松竹出云清。”铭曰:“接成梨柿树,栽竹心更坚。梨树并竹子,年年贷卖钱”。到了元至元年间,慈济禅师又“遍山植树,到处施功,广种杏桃,创修兰若。”至今买灵岩寺一带郁郁葱葱,寺僧功莫大焉。

 

  广大信众有到泰山祈愿、还愿之信仰民俗,而以绿化泰山作为还愿手段则具有超前的生态意识。现存于王母池院内的清咸丰五年(1855)《阳邱王母贤德碑》褒扬了王母母子二人的善举:“泰山为五岳之长,即百灵之宗,尊曰元君,颂曰圣母,国家所凭依,人民所托赖者也。兹有阳邱王母,坤范可钦,母仪堪仰,乐行善事,广积阴功,都人士称贤称德焉。然王母又不敢以贤德自居也,尝自祷曰:神如有灵,加我数年。而以淑德徽音之道,庶觉有合于是。神鉴其诚,果以百岁予王母,果以百岁终。是固贤德所感,而实神德报施善人不爽也。夫有贤母光其前,必有孝子昌其后。述明训,遵遗言,植树千株于东山之坡,非敢谓报答神庥,亦聊以克肖母志云尔”。

   三  “人功方峻极,绿化到山椒”。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最新普查数据显示,泰山森林覆盖率82.6%,植被覆盖率94.6%,高等植物189科、768属、1553种,其中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树名木18195株,27科、45种,且已有23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的共同遗产。

 

  这些古树名木作为活化石、活文物和泰山历史的见证,被人们赋予文化内涵之后,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当今之世,生态旅游价值尤为突出。

  先说登山御道上的“五大夫松”和“独立大夫松”。现“五大夫松”虽非原植,但因与秦始皇登封泰山避雨树下的典故有关,成为泰山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古今游人无不驻足于此,感叹于斯,明代人张文诗谓:“风雨岩前驻六龙,青松赢得大夫松。扶苏漫有安秦策,不及当时半日功。”褒乎?贬乎?而近邻的那株“独立大夫松”或曰“处士松”,何以“独立”、“处士”,不羡御封,高风亮节之谓也。明人刘宗岱所作的《处士松跋》最耐人寻味:嘉靖年间刘氏到泰山,“见秦始皇所封五大夫松者,耸而立”,而“偃蹇如盖”的处士松却遭到冷落,“人但知有大夫,不知有处士”。到了隆庆年间刘氏再登泰山,“所见五大夫松者已亡其三,独处士松依然无恙”。睹物沉思,感慨良多:“岂物之荣枯有数欤?抑养素者终吉,怙宠者多败,固物之自取然欤?”

  再说岱庙的汉柏,为“泰安八大景”之一(“汉柏凌寒”),古今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黎民百姓都叹为观止。金元文人王奕诗赞汉柏:“肤剥心枯岁月深,孙枝已解做龙吟。烈风吹起孤高韵,犹作峰头梁父吟。”一生11次到泰安的乾隆皇帝对汉柏情有独钟,有多首诗作吟咏汉柏。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很少画画的乾隆皇帝却为岱庙汉柏作画,并勒画碑于柏侧,看来乾隆皇帝对他这幅画作非常得意:“既成图画复吟诗,汉柏精神那尽之。碑堵却尽留一面,待兹来补岂非奇。”不过图中的“连理”汉柏错位,成为一桩趣事。

  也还是这位乾隆皇帝对对松山的绿化也大加赞扬。对松山位于朝阳洞北,两峰对峙,万松挺立,又称“万松山”或曰“松海”。这里古松层层叠叠,荫翳蔽日,松涛泉韵,不绝于耳。乾隆至此,惊叹不已,诗兴大发,赋诗三首。其一曰:“岱宗最佳处,对松真绝奇。古心谁得貌,变态不容思。万丈惟全碧,四时无改枝。依稀佺羡辈,倚树斫灵芝。”为此,特在盘道西侧建“对松亭”,专供游人坐亭赏松,依栏听涛。

  至于后石坞古松园,可谓奇观,明清以来,倾倒无数游人,有众多摩崖题刻为证:“松籁云壑”、“松峰叠翠”、“岱宗钟灵”、“空翠难强名”、“松至此始涛焉”等等。有暇时到后石坞体验一番,将会终生难忘。每当山风吹来,松林便涛声大作,山音回响,扣人心弦,清代学者萧儒林就把他的现场体验化为诗作:“石坞松围万顷荫,纡回鹤径入萧森。凌晨海雾平清涧,向夜江涛卷碧岑。脂落悬崖收圃药,响连幽洞听鸣琴。耳根何幸尘缘洗,谡谡犹闻太古音。” 

  独特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造就了泰山的生物多样性,泰山是一座药物宝库。梁代陶弘景编纂的《本草经集注》及《名医别录》中,载录泰山药物40余种;唐代苏敬等编撰的《新修本草》,载录泰山药物50余种;民国初年高宗岳所著的《泰山药物志》,载录泰山及泰安境内药物358种;据近年调查,泰山药物有140余科,900余种。这些科、种的药物虽然也包括动物和矿物,但主要是植物。何首乌、四叶参等泰山“四大名药”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另外泰山上下还生长着许多有着食用价值的果树,如泰山核桃、泰山板栗、泰山樱桃、泰山山楂等,味美保健。泰山还是种植茶叶的乐土。据考证,至晚在宋朝,泰山附近就有了茶树,宋朝泰山大儒石介有诗曰:“菜色青仍短,茶芽嫩复黄。”到了明朝,在泰山学者宋焘的诗中更有了“步来野寺同谈果,锄罢荒畦自种茶”的诗句,说明当时已有了初具规模的茶叶种植。再到了清代,泰山寺院的僧人不仅在中天门一带开发了茶园,而且还“注册”了“泰山茶”的品牌。20世纪初美国旅行家爱德华·盖洛到泰山考察,对泰山种植茶叶甚感兴趣,并特意记载在他的《中国五岳》一书中。此前之泰山茶或许与当今正统茶叶有所不同——如早期的“泰山女儿茶”即青桐芽,但历史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成功实现了大规模的“南茶北移”,南方的茶树在北纬36度的泰山脚下移植成功,成为我国北方的茶叶种植基地。近年来,泰安市委、市政府强力推动泰山茶的种植、加工和泰山茶文化的培育弘扬,可谓“茶香四溢满名山”了。

   
Copyright @ 2000-2006 Taianshi Beijing Banshichu. All Rights Reserved.
泰安市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德外大街华严北里甲1号健翔山庄A9座    联系电话:010-62054178   邮编:100029